绵阳市三台县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全市开展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为契机,选取联城带村条件优越、商贸流通产业坚实、三产融合优势突出的潼川镇为“商贸强镇”试点,通过打好培育经营主体、调优商贸结构、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三驾齐驱”强激励,跑出主体培育“加速度”。一是政策领跑提质量。支持潼川镇制定激励抓经济发展六条措施,明确对新增“四上”企业给予最高2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能升尽升。推出奖补政策“码”上送,企业扫码一键获取奖补资金申办条件、办理流程、材料要求等内容,实现福利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预计2023年全年将为升规企业发放各级补助资金近400万元。二是服务助跑扩总量。在潼川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辟企业、个体户“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咨询指导,县级相关部门和试点镇安排专人负责审核资料、协办手续,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三是机制陪跑拓增量。统计、商务、工信、农业农村等县级部门会同潼川镇制定经营主体培育清单和企业分类培育台账,“一户一策”协助企业分析收入构成、重点解读“主辅分离”政策,解决企业用地、办证等后顾之忧。2023年1—11月,潼川镇新增经营主体4478户、同比增长141%,新增“四上”企业(单位)60户、同比增长215%。
二、“三项举措”亮品牌,按下商贸发展“快进键”。一是打造消费新场景。依托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潼川古城”,实施定位、规划、招商、营销、管理、宣传“六统一”运营模式,打造以萧公馆为核心的中医养生链条商业聚集区,融合非遗展演、民俗文化、滨水酒吧、美食体验、夜景观光等多种业态,吸引百余家商户入驻,带动创业就业2000余人。2023年以来,潼川古城承办《地名天府》首场线下活动等多场文旅、会展活动,月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带动消费2000余万元。二是构建商贸集聚区。支持潼川镇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行动,以总投资15亿元的绵阳市重点商贸项目潘家坝城市商业综合体(希尔顿酒店)为龙头,大力招引汇聚餐饮店铺、便利商超、夜市等消费载体,推动商贸业由“单一化”向“综合体”转变。2023年以来,建成投用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5家、提档升级农贸市场3家、打造消费经济街区2条,总投资超10亿元。三是打通物流大动脉。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在潼川镇新建1个快递物流中心、1个县域智慧标准化数字中央云仓,整合提升13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与消费品下行通道。支持潼川镇探索“主播+优品+展会+直播”商业模式,建立新媒体人才数据库124人,2023年以来举办“非遗直播购物节”等展会5场,售出潼川豆豉、涪城麦冬等特产超10万单、销售额近千万元。
三、“三重保障”强服务,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水”。一是要素支撑助企纾困。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干部“企业大走访”制度,结合“五经普”工作开展“一对一”服务企业活动,全面摸排梳理企业问题和建议。2023年以来潼川镇各级干部走访辖区企业3000余家,助企纾困解决问题200余个。二是商业协会共谋发展。支持组建潼川镇商会,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会员联动等机制,搭建潼川工商界人士抱团发展平台,实现企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截至2023年11月,该商会吸纳辖区100余家企业代表入会,共享各类信息100余条,促成签约项目2个、总金额近1亿元。三是部门联动保驾护航。市场监管、公安、综合执法等县级部门会同乡镇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巡查机制、行政调解与监管执法衔接机制,打通消费维权“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计开展联合巡查1058次,调解矛盾纠纷、现场处置问题1254起。